首頁 >>新聞資訊 >>常見問題>> 淺析耐候鋼中殘余奧氏體穩定性常見問題
淺析耐候鋼中殘余奧氏體穩定性
來源: | 發布時間:2020/3/19 16:16:58 | 作者編輯:
加熱回火調質工藝處理后,耐候鋼板的組織均為板條寬300~500nm左右的馬氏體組織,位錯亞結構的回復軟化過程與殘余奧氏體分解為馬氏體、析出ε-碳化物強化機制。耐候鋼板在貝氏體轉變區400℃~440℃下保溫120~300s,板條組織明顯,析出物大多約為20nm,低碳馬氏體相變過程存在C擴散現象?绽渑cTMCP工藝獲得板條貝氏體+馬氏體+少量殘余奧氏體的復相組織,隨著等溫溫度的升高和保溫時間的延長,耐候鋼板中殘余奧氏體的含量不斷增多、殘余奧氏體碳含量大致呈降低趨勢。加熱至500℃回火后耐候鋼板具有16%以上的延伸率,強度和韌性均表現為先降低后升高,殘余奧氏體主要以薄膜狀、粗大塊狀和細小粒狀的形態存在。貝氏體等溫處理時間過長,滲碳體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殘余奧氏體中的碳含量,從而降低了殘余奧氏體的穩定性。在亞溫區淬火后回火,淬火溫度升高到完全奧氏體區,耐候鋼板的組織為大量呈長條狀、針狀M/A組元斷續分布在鐵素體基體和晶界上,韌性降低。
隨淬火溫度升高,耐候鋼板中粗大的多邊形鐵素體,馬氏體板條束合并長大,超細晶粒的平均尺寸小于20nm,使耐候鋼板的強度進一步升高。
下一篇:3月份的耐候鋼板現貨市場將維持弱勢承壓 上一篇:如何選擇裝飾的耐候鋼?